搜索
技术支持:西安域名注册西安软件开发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土木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

岩土工程学术方向

岩土工程学术方向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矿山建设及地下工程为特色,在深部矿山岩体力学与支护、岩石损伤断裂力学理论、岩石力学数值方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寒区岩土力学理论与灾害预测预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已形成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岩土力学与计算机方法;②岩土爆破理论与技术;③岩土加固理论与技术;④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与预测。

任建喜,男,1968年生,二级教授,博士后,博导。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兼任岩土工程方向方向带头人,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院长。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深部矿山体力学与支护、城市地下空间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横向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1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暨岩土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兼):任建喜教授

结构工程学术方向

结构工程学术方向前身为矿山建设工程学科,197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调整为结构工程学科,2011年获批博士点。本学科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抗震、钢结构基本理论与设计、工程结构性能分析与可靠性评价、工程结构安全鉴定与加固改造、新型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工程建造与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逐步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②工程结构加固与改造;③新型建筑材料及应用;④工程经济与工程项目管理。

张淑云,女,1972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新型结构分析与计算学术方向带头人。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应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易损性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级纵向科研项目9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授权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5项。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7项。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等。荣获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称号。

结构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张淑云教授

零碳建造学术方向

零碳建造是根据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及土木工程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依托结构工程学科设置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充分发挥建筑业“排头兵”作用,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培养掌握减碳和数字化技术,会建设、懂运维、能开发碳资产的跨专业复合型双碳人才,满足建设项目在投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设施设备优化及相关咨询与工程管理领域从事各类园区、公共建筑、城市更新等项目的零碳规划与设计、施工与运维、碳资产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和专业英才。本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在建设项目策划与实施、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和美乡村建设、绿色矿区改造、零碳建筑设计与建筑能效提升、碳中和园区规划与运维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城市更新、和美乡村建设与零碳规划;②零碳建筑设计;③绿色新型建筑材料;④零碳项目策划与建造管理;⑤碳中和园区设计、更新与运维咨询。

曹萍,女,教授,博士, 1968年生,零碳建造二级学术方向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英国特许建造师(MCIOB),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招标师,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管理、零碳建造、碳中和园区规划与咨询、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绿色建造与信息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方向的研究。主持、纵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

零碳建造学术方向带头人:曹萍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术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术方向2000年获批硕士点,2011年获批博士点。本学科方向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等优势专业和学科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煤矿巷道失稳与防控、寒区岩土工程灾害机理及其减控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工程施工与防灾技术、特殊环境道路工程病害防控与新材料研发、建筑物病害防治、桥梁工程质量控制与灾害治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煤矿开采与爆破工程防灾减灾;寒区工程病害与灾害防控;黄土地质灾害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线路工程病害防控与新材料研发;建构筑物病害防治与结构抗震。 

唐丽云,女,197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副院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极地岩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担任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等。2011年和2017年先后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修学习。在寒区冻土劣化成因及内在机制、冻土桩基灾变防控理论及方法,寒区基础工程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近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10余项,参编规程1部。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唐丽云教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方向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方向2006年获批硕士点,2011年获批博士点。本学科依托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开展研究工作,在隧道抗爆理论与设计研究;桥梁病害诊断与加固;大跨度缆索体系桥梁及复杂桥梁结构分析;智能材料、可循环高性能筑路材料与废旧材料再利用及应用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隧道围岩爆破技术;②桥梁与隧道结构理论与方法;③高性能、智能材料、废旧材料研发与应用。

任翔,男,1979年生,教授,工学博士,桥梁检测工程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2009年获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2019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桥梁检测、病害诊断、评定与加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研发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计划项目2项目,横向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教材1部,地方标准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等3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任翔教授

市政工程学术方向

市政工程学术方向2005年获批硕士点,2011年获批博士点。本学科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地铁轻轨工程、海绵城市工程、城市给水排水和工业给水排水、水资源再生利用工程等开展研究工作,在地铁隧道变形机理与控制、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破坏特性与支护、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理论、新型废水生物脱氮理论、海绵城市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城市市政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②城市轻轨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③城市水资源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运行优化;④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万琼,女,1977年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专职教师,市政工程工程二级学科方向带头人。2011年取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赴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访学一年。长期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进行污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和水处理功能材料方向科研工作。主要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项目多项。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近40篇,其中SCI(及EI)20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

市政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万琼副教授

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学术方向

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学术方向是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自设的二级学科方向,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学科分支,是研究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生态保障,为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的学科。本学科研究内容涉及生态城市规划、建筑节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学、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等方向。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学科基于我院土木工程的学术优势,结合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在绿色城市住区规划、节能建筑及环境的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工作和应用技术开发。

倪茜,女,1970年生,副教授,硕导。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学科方向带头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专著2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横向课题8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次。

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学术方向带头人:倪茜副教授

bottom
Baidu
sogou